行业资讯   News
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曲比木石:为生命注脚的刻碑人

2018/6/1 11:46:03      点击:

2018-03-30 16:32  来源:凉山日报全媒体  责任编辑:李洁

凉山新闻网讯 三四月的西昌是明亮的,天高云也高。清明来临,祭祀也进入高峰期。站在旷野处,一眼望去,方圆数里甚至更远,我们的视野很少被什么斩断,除了那些大大小小、高高低低,或孤孤单单、或扎堆成群的墓碑。
 
每个坟前的墓碑,作为人们辨别亡者身份的依凭,上面沾满刻碑人的汗水,刻碑人用朱砂、刀笔、凿子,渐次地雕刻下亡者的名字及名字覆盖下的一生。
 
很多刻碑的人都是沉默的。作为刻碑的匠人,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聚集悲伤、堆积悲伤、树立悲伤,让悲伤在人间显得更体面一些,更长久一些。而与悲伤为伍的手艺人,自然是最不容易笑出来的。
 
大多数刻碑人出身于穷苦人家,舍得出力气,也守得住寂寞,屏得住耐心。记者采访到的西昌“莫石石刻”刻碑师傅曲比木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。

 
曲比木石正在刻碑

《初学记》里说:“碑,以悲往事也。”为亡者立碑,其实是为了怀念亡者。因为逝者已矣,从此与生者阴阳两隔,再不相见。这份怀念需要有个承载之物,在余后的时光里,只要看见这块墓碑,怀念之情、悲恸之感就会油然而生。
 
正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块墓碑当然也是独特的。我们所能看到的很多稍微老旧的墓碑都是一幅绝无仅有的书法作品。这些墓碑背后,都有一位拥有卓越书法才艺的刻碑人。这些民间“书法家”,大多不识几个大字,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技艺的精湛。
 
25岁只身出来闯荡,当了12年学徒学有所成
 
曲比木石,今年55岁,原四川马边人,现籍四川普格县。由于从小家庭贫寒,没读过几年书,所以吃了不少苦。1993年,25岁的曲比木石只身来到西昌闯荡,“当时身上一分钱都没有,心里只想着,只要有人肯要我,不管什么工作,我都愿意去做。”曲比木石回忆起刚到西昌时的经历,心里无比感慨。
 
“那时候年轻气盛,可以说走就走,什么都没有也敢一个人往外闯。虽然在老家的时候,我修过磨子,手工活还不错,但说心里话,到西昌之前,我从没想过要当刻碑人。到这里后,当时正好有个刻碑的门店需要一个学徒,每个月150块钱的工资,我想都没想就去了。”
 
没想到,一学就上瘾,一上瘾就是一辈子。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精湛,曲比木石坚持当了12年的学徒,跟着师傅努力学习刻碑技术。
 
12年后,曲比木石终于独立出来自己开了门店,并自此在西昌扎了根,慢慢把家人都迁了过来。谈到学习刻碑,曲比木石告诉记者,书法对自己来说是最难也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,“原来的手工刻碑,师傅要自写自刻,这就要求刻碑人不仅认识字,对字体也要有所研究。字体方严、笔画强劲,朴拙中千变万化,端正中突出风采。”
 
从石碑变为墓碑,整个加工过程将近两个小时。曲比木石说,他已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两小时。面对冰冷的石板,承受着世俗的压力,曲比木石一做就是20多年。
 
制作一块墓碑,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。虽然从事刻碑和其他行业一样,都是为了赚钱,但也有不一样。别的生意顾客上门,都是“喜事盈门”,笑脸相迎。而干这行遇到顾客上门,却很难笑出来。
 
曲比木石回忆,自己刚接触手工刻碑的时候,一套碑总共做下来能卖70块钱。“那时候的70块钱还是很不错了。几十年过去了,现在一块墓碑能卖到1000元以上。”他告诉记者,墓碑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,那时候突然兴起了立碑热,很多以前没有墓碑的老坟,子女都要给父母修墓穴立石碑,“当时人们口袋里逐渐有钱了,想通过立碑的方式缅怀故去的先人。”
 
不过,近几年来,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,一些新的殡葬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,墓碑的销量,特别是一些豪华大墓碑的销量在逐年下降。
 
记者3月26日在采访时也了解到,立碑修墓在整个石材加工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小,一些曾经专门加工墓碑的门店,也都纷纷承揽别的石材加工业务。曲比木石的石刻技术也不再仅仅用于墓碑,在西昌,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景观石刻。西昌市政府大门前的石雕、邛海湿地和天喜花卉园里面的大部分景观石雕,都出自他之手。
 
“以前,就算价格低,清明节前后,墓碑也能卖上2万元左右。现在不一样了,很多市民都是提前把该修的修完了,该补的也补完了,今年清明节也就做了不到十套的墓碑。”曲比木石告诉记者。
 
虽然刻碑看起来简单,但是工序却十分复杂,粗略算起来制作一块墓碑共需要10多道工序。


机器代替手工,手工刻碑技术正逐渐消失
 
虽然刻碑看起来简单,但是工序却十分复杂,从选料开始,到打磨、写字、刻字、描金等一系列步骤,粗略算起来,制作一块墓碑共需要10多道工序。
 
随着社会发展,现代墓碑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生产,手工小作坊逐渐被挤出了市场。刻碑人的生意越来越差,在整个西昌市几乎找不出几家纯手工石碑店了。曲比木石也跟随“潮流”,开始用机器刻碑。虽然效率高,费时少,也省事,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。精神好的时候,他还会再拿起凿子、锤子,在阳光下,继续在石板上精雕细刻。
 
“一般做墓碑,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设计。当然客户有要求的,我们也按照他们的要求设计,一直做到客户满意为止。”曲比木石说,和机器制作比起来,手工刻碑更容易出错。因此,大多数时候,刻碑前,他都会先用毛笔在石碑上写一遍,然后再照着刻。刻完后,还要在印痕里刷漆、涂金、打磨、冲
 
洗。整个流程下来,每块石碑上的字,他至少要触碰6次。
 
“刻碑是个寂寞的工作,如果觉得枯燥,那就是你浮躁了。忍受不了寂寞,静不下心,根本刻不好。”记者问他,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?曲比木石给出的答案是:“刻墓碑可能不太体面,但总要有人来刻。况且,人们都是通过墓碑来怀念先人,实质上来说,相当于我们是在为生者与死者‘搭桥’,也算是在做好事了”。
 
人间若无墓碑,谁还会想起亡者?
 
像曲比木石这样的老一辈手工刻碑人,陪伴他度过大半辈子的是石碑、打磨机、钻机和飞扬起来的灰。20余年的时间里,客来客往,有没有记忆深刻的经历?曲比木石说,每天面对生死之事,本身就是不容易的。
 
在这群老刻碑人渐渐老去的时候,跟随他们学习的年轻人也基本自立门户了。他们抛掉了手中的锤子、凿子,换上了角磨机、电磨机和吊磨机。手工刻碑老匠人努力数小时或数天才能完成的碑刻,他的徒弟们往往几十分钟就能完成。但是,在老一辈刻碑人眼里:机器刻下的字里,没有汗滴子的味道。没有汗滴子的味道,这块碑就是生硬的,没有灵魂的。
 
人间若无墓碑,谁还会想起亡者。人间若无手工刻碑人,谁还会这么敬畏一个人的生,一个人的死。雨过天晴后的春天,那些风格多变、语言迥异的墓志铭上,文字不再仅仅是文字,而是一个人的一生,一家人的牵绊。故人远去,清明时节,送上挂念,便好! (文/图 记者 侯丽芳)